一颗廉心润洞庭
爷爷这辈子只去过一次上海,那是在1973年5月的一天,他作为西洞庭农场工交科长,陪同场长王月奎同志,赴上海解决农场钢材紧缺问题。
此行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,不是初见的车水马龙,也不是大都市的繁华,而是与他朝夕相处已久的王月奎同志。从那天起,这位正直、清廉、一心为公的场长同志,成为爷爷学习的对象,我们后辈的榜样。
出发前,爷爷脑海里满是对大都市生活的幻想,没承想,刚踏上前往上海的火车,现实便与想象大相径庭。
“我给你买张卧铺票吧?”买票时,爷爷心想,王场长是处级干部,按规定可以坐卧铺。王月奎同志听后摇头:“咱睡什么卧铺,给公家省几个钱,就买硬座。”两人坐在硬座上,时而闭目小憩,时而看看窗外风景。午饭时间,爷爷提议去餐车吃午饭,他却要爷爷趁小站停车,去站台买几个馒头,再倒两杯车上不要钱的开水。两人就这样吃了一个午饭,当天的晚饭也和中午一样。据爷爷回忆,这馒头配水,一吃竟是几天。
傍晚,抵达上海,爷爷找了多家旅社,回来告诉王场长,最便宜的也要三十元一晚,他摆手:“咱不住那么贵的,你在这儿等着,我去找。”半个小时后,他兴高采烈地回来对爷爷说:“江边有家澡堂,晚上十二点以后躺椅就是床,只要五元一晚,我们到点再进去。”于是,两人在江边走走坐坐,直到晚上十二点才进澡堂睡觉。
第二天清早,王月奎同志带着爷爷赶到上海市委大楼,获得首长的批条后,两人即刻买票返程,将批条交给办事处同志,西洞庭农场钢材紧缺问题得到解决。
回到农场,同事们轮番问爷爷:“你小子一定跟着领导看尽上海的繁华、尝遍了美味吧,是不是还受到上海市委书记的亲自宴请?”
“吃了几天馒头,睡了几天澡堂,黄浦江边走了几个小时,连南京路在哪都不知道,就回到了农场。”
爷爷的回答,是对此行的真实写照。王月奎同志的作风,深远地影响着身边人。为官期间,爷爷始终强调“向王月奎同志学习”鼓励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。与此同时,他的言传身教,还规范并约束着家庭成员的风尚,“勤俭节约”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。每当周围人打趣他总是穿伯伯和爸爸不穿的衣服时,他便理直气壮地说:“毛主席一件睡衣穿了几十年,上面重重叠叠共有73块补丁呢!我这算什么?”弟弟忍不住反驳:“现在物质条件变好了,没必要再这样。”“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,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得这样!”说到这,爷爷目光坚定,党性修养闪烁其中。廉洁奉公是爷爷对自己、对下属干部的要求,勤俭节约是他对晚辈的教导,这么多年来,他始终坚持向王月奎同志学习,传播、发扬清廉精神,他修身、齐家,坚守勤廉之本。
爷爷向我们讲述这些故事,是为了纪念廉洁奉公的王月奎同志,而我写下此文,是想进一步将故事传播,传承优良家风。我们虽然只是普通百姓,但也是中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,廉洁正直的家风,需要每个中国人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。俭以养廉,从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,减少贪欲,杜绝享乐主义,勤廉之花必定如一朵青莲绽放在我们心田,我们的社会也将开满一池青莲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