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民网】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:三代公路人 一生护路情
一搭手就知道,老李是个老公路人。因为他脸上曝晒的红色,握手时“膈人”的老手,都是一线养护公路人最好的标签。
老李叫李汉民,是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区乡公路管理处职工。他们一家是“公路之家”,父亲李德其和女儿李杏都是公路职工,一家三代人用真情和汗水在公路线上演绎着一曲爱路护路之歌。
荆棘塞途几度秋
前不久,今年90岁的李德其荣获“光荣在党50年”纪念章,他对着这枚纪念章仔细端详了很久,金色的党徽、五角星、向日葵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,让他不禁回忆起50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。
李德其是西洞庭管理区最早一批建场时的老职工,上世纪70年代进入养路段工作,从一线职工默默干到了养路班长,工友们无不为他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而敬佩。
那个年代,公路养护工具简陋,手推车、铁锹、镐、扫帚、簸箕等就是养护工人的全部家当。艰苦环境没有动摇李德其献身国家交通事业的坚定意志,他总是迎着旭日出,伴着晚霞归,凭着一股勇于开拓、敢为人先的农垦精神为公路养护事业奋斗。李德其回忆说:“当时都是泥巴路、砂石路,最怕下大雨,下完大雨路面会有很多坑槽,砂石也被冲走,这时候我就带着队员拿着镐和扫把上,以最快的速度把路面搞平整。”
晴天一身尘,雨天一身泥,这是公路人的真实写照。有人开玩笑说:“远看像要饭的,近看像拾破烂的,仔细看才知道是养护段的。”
沧桑巨变二十载
在儿时的记忆里,父亲早出晚归、挥汗如雨的劳动场面,深深地印在李汉民的脑海里。上世纪80年代,年轻的李汉民从父亲手中接过铁铲,成为公路养护战线上的“路二代”。他继承了父亲兢兢业业、踏实肯干的做事风格,做起事来不怕累、肯吃苦,很快就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。1996年,李汉民任区乡公路管理处养护道路班班长。
“修柏油路越热越好操作,所以一到夏天工期就特别紧张。”李汉民回忆说,上个世纪末,公路修建大部分靠人工,浇柏油时,两三百度的温度,还要趁夏天这样的高温晴好天气,经常有工人中暑,但他们只是在树阴下稍作休息就继续投入到工作中。撒灰土时,马路中间立个三脚架,中间吊个大筛子,灰土全部要过筛,尘土飞扬中,工人们分不清彼此。
“作为班长就要带好头,难事苦事就要亲自带头上……”李汉民一直把刚当班长时父亲对他说的话记在了心里,此后的20多年一线养路生涯,从砂石路、柏油路、水泥路,再到如今的沥青路,从一铲一锹到半机械化作业,逐步进入机械化,李汉民一路亲历。在这支“路队里”,他从来都是“排头兵”。2018年11月,在一次带队边坡修剪作业时,李汉民发现有一处边坡位置陡峭可能会有作业危险,他立马拿过电动锯木机自己上,因为边坡突然垮塌,他被锯木机切掉了右小腿一块肉,当场血流一地,在医院缝了40多针,险些落下残疾,直到现在右腿还有深深的伤疤。
四通八达誉今朝
如今的西洞庭公路呈井字形,多条省道、县道、乡道在这里纵横交汇,说是四通八达一点也不为过。“现在西洞庭公路越来越多,高速公路也发展得越来越好,连养路都是机械化为主了,很开心。”李汉民笑道。
走进西洞庭,道路两旁树木茂盛,金叶菊、格桑花竞相绽放,路过的行人都忍不住停下来多看两眼。这些行道树、花草的种植与养护,也是李汉民工作的一部分。李汉民像照顾“孩子”一样,精心呵护着这里的每一个路段,每条公路的长度、路况甚至路边的一花一树的位置他都烂熟于心。
去年,李汉民的女儿李杏也成为了区乡公路管理处职工,这下一家三代都成了公路人。能成为公路家庭的“接班人”,在公路建设事业上拼搏奋斗,李杏很骄傲:“爷爷和爸爸真的是把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奉献在了养路事业,我也要一直坚持下去,继续坚守着我们家三代人的‘公路梦’!”
从70、80年代的砂石路,到后来的柏油路、水泥路,再到现在的沥青砼路面,李汉民一家三代人,见证着西洞庭公路历史的发展变迁,变的是道路的等级、养护的设备和方式,不变的是筑路养路的情怀。这种情怀,深深地融在公路上,这种坚守,更需要代代相传。(李根 钟飒)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